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爆發式增長帶動上游鋰電產業鏈同步發展,同時也給2022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進一步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12月21-23日,2021高工鋰電年會在深圳前海華僑城JW萬豪酒店拉開帷幕,此次年會主題為“新周期 大時代”。
會上,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發布了《中國電動車及動力電池行業大數據》,闡述了2021年國內動力電池市場的整體發展情況以及預測明年發展趨勢。
從新能源汽車市場來看,結合中汽協的數據,2021年1-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保持持續增長態勢。
其中11月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45萬輛,預計1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超45萬輛,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350萬輛,將帶動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超過13%。
結合目前國內外主要電池企業及主機廠的排產情況來看,預計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量有望超550萬輛,將帶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超過20%。
從車型銷量來看,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增長主要是受A00級和A級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帶動,前11個月A00級車型相比2020年全年增長3.9%,A級車型增長0.3%。
疫情導致出行方式改變疊加A00級車型性價比較高,加上相關政策引導,預計2022年A00級車型市場占比將超過30%,有望助推中國LFP電池裝機量占比超過65%。
市場預測,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突破550萬輛,帶動中國動力電池出貨量超450GWh。
從技術路線來看,2020年中國動力電池出貨占比中,三元電池占比60.0%,LFP電池出貨占比39.5%,其它電池占比0.5%。
受model 3/Y、比亞迪漢、宏光mini EV等車型銷量增長帶動,2021年國內LFP動力電池出貨占比同比大幅提升至51.2%,預計2022年LFP電池出貨量占比將超過55%,同比上升5%-10%。
此外,受海外市場訂單帶動,2022年中國主流動力電池企業將迎來較大規模電池出口,出口規模有望占比中國總規模的20%以上。
2021年國內新能源產業鏈整體處于供需關系較為緊張狀態,各類鋰電池材料持續漲價,導致動力電池成本大幅上升。
2021年Q3與2020年Q4相比,隔膜價格漲幅>10%;負極材料漲幅>20%;正極材料漲幅>40%;電解液、添加劑漲幅>120%;鋰鹽、六氟磷酸鋰漲幅>170%。
多種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導致動力電池成本漲幅超過原料價格漲幅,電池企業面臨較大成本壓力。
在此情況之下,預計2022年中國動力電池電芯產品價格或將上漲15-20%。
電池成本上升疊加現階段電池制造工藝不斷優化,也促使電池企業加快新產品(如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大尺寸電芯、模組集成產品等)開發步伐。
從產能布局來看,動力電池產能擴充呈現區域集中化發展趨勢,其中資源+清潔能源區域更受電池企業青睞。
例如,黑龍江、吉林、河北、山東、浙江、安徽等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行業發展,積極出臺地方政策,也有效助力鋰電產能擴張。
西南地區如四川、貴州、重慶等地區鋰資源相對豐富,湖北、湖南等地區具備上游化工資源,地方政府利用資源優勢,積極吸引鋰電企業進駐。
福建、廣東、浙江、江蘇等地作為鋰電產能集中區域,鋰電產業鏈配套相對完備,具備條件快速新建產能,也吸引眾多鋰電企業集中進駐。
從具體的擴產情況來看,2022年全球鋰電池產能增幅超過一倍,全球規劃總產能達到1TWh級別,至2025年全球鋰電池總產能突破3.7TWh。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新增產能中超40%的產能仍處于規劃中,可根據實際市場需求進行調整,實際產能擴充情況可能不達預期。
此外,隨著尾部企業產品失去競爭力,頭部電池企業對尾部企業產能進行收購整合,通過升級落后產線快速釋放有效產能將成為趨勢。
動力電池產能大規模擴充將導致電池企業對生產人員需求大幅增加,按照單位GWh產能配套人員180人計算,2022年預計規劃鋰電池產能釋放將新增超10萬個就業崗位。